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将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括,扩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新的概括,这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重大发展。厘清这一新概括蕴含的逻辑理路,对于在新的认识水平上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
准确把握《决议》凝练的这三大时代课题,关键在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由于三大时代课题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所作的逻辑展开,因而要廓清其功能地位及其内在联系,必须将其置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下进行审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总结新时代独创性的经验,形成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理论体系,在于它从形成伊始就有着一个鲜明的理论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式命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明确地指出这一理论的主题,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意味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全部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展开,是对这一主题的系统回答。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中居于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正是因为我们党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推动了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时代对我们党提出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课题,就是必须基于新时代回答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由于新时代意味着处于新起点新方位,面对新矛盾新问题,担负新使命新任务,需要新理念新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坚持改革开放以来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要求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们党自十八大以来在这一问题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其凝练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好了这个问题,就在最宏观的层面破解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主题。这就决定了,这个问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要回答的众多时代课题中居于管总地位和统领位置,贯穿这一理论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我们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的根本所在。
二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党的创新理论各方面内容的渐次展开,我们党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相应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有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的需要。适应这一需要,《决议》将其进一步完善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三个相互关联的时代课题。
深入分析不难发现,由这三个课题的特定内涵所决定,它们在逻辑上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一个“一总二分”的递进结构。这是因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包含着改造客观世界即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改造主观世界、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两个方面。与此对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然是在上述两个方面展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带有根本性的时代课题的过程中,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中,既有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原则和根本思路方面的内容,也有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包含的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内容的进一步展开,这使其形成相对独立的完整战略。《决议》将其概括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两个方面。其中,“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造客观世界即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进行社会革命的实践角度,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实践作出的提炼和概括,而“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则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造主观世界、进行自我革命的实践角度,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实践作出的提炼和概括。正是在解决这些时代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党自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其概括为“八个明确”,《决议》根据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发展进一步凝练为“十个明确”。它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第一层次的核心观点,彼此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顶层逻辑。
三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个明确”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原则和思路,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个明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历史方位、根本任务、价值目的等方面作了高度概括。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问题上,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最本质规律的认识,使对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间的关系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问题上,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使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问题上,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解决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深化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的认知。四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的问题上,明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认识。
关于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个明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发展布局、战略重点、内外条件等方面对上述问题作了高度概括。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上,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强调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布局问题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其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我们党从系统观念出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作出的全面安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复杂国内外环境,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抓好的主要工作作出的全面安排。通过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可以破解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程中遇到的复杂矛盾和问题,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重点问题上,明确在新发展阶段必须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建设作为我国最大的政治,从来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重点。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坚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持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外条件问题上,明确强军和外交工作的目标,强调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十个明确”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本思路为基础,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获得的新认识,对上述问题作了高度凝练和概括,形成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完整思路,丰富发展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把对党在新时代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关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个明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根本途径等方面对上述问题作了凝练概括,形成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完整思路。一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上,明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途径上,明确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这两大根本举措。其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它们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并驾齐驱,不可偏废,分别从“破”和“立”两个角度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关于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十个明确”从全面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的目标、战略方针、总体布局等方面对上述问题作了凝练概括,形成全面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系统思路,进一步丰富发展我们党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一是在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的目标问题上,明确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出把党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此,必须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二是在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战略方针问题上,明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就要跟进到什么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三是在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总体布局问题上,明确围绕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